疾病動態簡報(2025年1月)
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所 2025年1月27日
§1 坦桑尼亞馬爾堡病 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辦事處:1月20日,坦桑尼亞共和國總統宣布,對該國西北部卡蓋拉(Kagera)地區25例馬爾堡病毒病疑似病例進行實驗室檢測,檢出一例馬爾堡病毒陽性,其余疑似病例呈陰性,從而證實卡蓋拉地區出現了馬爾堡病毒病暴發疫情。 https://www.afro.who.int/countries/united-republic-of-tanzania/news/tanzania-confirms-outbreak-marburg-virus-disease 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一名官員在1月23日的簡報會上稱,坦桑尼亞國家實驗室在卡蓋拉(Kagera)地區的疫情中又確診一例馬爾堡病毒病病例,已報告10例病例,其中2例確診病例、8例疑似病例。9人死亡,病死率為90%。死亡的9例病例包括1例確診病例、8例疑似病例。 https://www.cidrap.umn.edu/marburg/tanzania-confirms-second-marburg-virus-case
§2 玻利維亞查帕雷出血熱 世界衛生組織網站:2025年1月7日,玻利維亞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該國拉巴斯省確診一例查帕雷出血熱病例。病例,男,農民,50~60歲,2024年12月19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牙齦出血等癥狀,24日就醫,30日死亡。2015年1月2日,經國家熱帶病中心RT-PCR檢測為查帕雷病毒核酸陽性。截至2025年1月13日,無續發病例報告,所有接觸者均無癥狀,已實施消毒和滅鼠等公共衛生措施。世界衛生組織經評估認為,查帕雷病毒盡管可能出現人際傳播,但由于人際傳播在普通人群中罕見,因此該病不存在國際傳播的重大風險。 查帕雷出血熱是一種罕見的人獸共患病,2003年在玻利維亞首次被發現。本次疫情前,全球共有4次疫情報告,也均發生在玻利維亞。查帕雷出血熱由查帕雷病毒引起,主要通過受感染嚙齒動物排泄物(例如尿液、糞便或唾液)污染的細小氣溶膠顆粒傳播給人類。人際傳播并不常見,但已有記錄,尤其在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不足的醫療機構中通過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或者在產生氣溶膠的醫療過程中。潛伏期為4至21天,臨床表現包括發熱、頭痛、肌肉酸痛、嘔吐、腹瀉等,嚴重時出現出血癥狀。在未經治療的患者中,病死率范圍為15%至30%,暴發期間報告病死率高達67%。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5-DON553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