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教育信息 > 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減”工作的重要指示,進一步提升中小學課后服務質效,努力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需求,現就深入統籌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做好“四個優化”通知如下:
一、提升觀念,優化課后服務“雙減”生態
一是強化課后育人目標。學校要嚴格落實《關于印發晉江市開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后服務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晉教綜〔2021〕33號)、《“雙減”工作負面清單》23條(晉教明電〔2021〕225號)、《關于進一步有效貫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管理+課堂教學+課后服務”賦能教育“雙減”的指導意見》(晉教綜〔2022〕17號)等文件,進一步優化課后服務學年規劃,納入學校辦學整體設計,實現提供課后服務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相結合、校內作業減負與教育提質增效相結合的目標。
二是強化友好型課程建設。學校要從學生視角與需要出發,優化課后服務課程設置,讓學生站在正中央,在《關于學校“雙減”課后服務項目參考清單》(晉教明電〔2021〕260號)8項65條的基礎上,加強科學教育,將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作、創客活動、觀測研究等科學教育融入課后服務,豐富學校課后服務內容,創造性將課后服務打造成學生成長的“萬花桶”。
三是強化學生作業管理。學校要嚴格執行《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晉教綜〔2021〕22號),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個性需求,精準推送專項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和家長課后服務獲得感。同時,要更注重將作業管理落實情況納入學校常規管理和課后服務巡查。
二、塑造品牌,優化課后服務育人文章
一是結合“雙育”,為生命發展助力。學校要依據《關于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晉委教秘〔2023〕3號)精神,在課后服務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的正面引導,形成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提升學生調控情緒、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是結合“雙品”,為終身發展賦能。學校要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加強“閱讀、書法”課程,小學按《關于開展閱讀、書法試點工作的通知》有計劃開展,初中積極引導,創造條件融入課堂,將文化類指導、體藝類興趣體驗或特長指導進行合理安排,充分倡導“學習+興趣+特長”的課程服務模式,讓其成為晉江學子的“標配能力”。
三是結合“五育”,為全面發展奠基。學校要將課后服務工作作為“五育并舉”的重要抓手,根據不同學段學生年齡特點,打破學科壁壘,推動“五育”融合,優化調整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和家長的多樣化需求,促進學生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成長。
三、創新模式,優化課后服務資源拓展
一是統籌教師資源。學校要用心用情落實《關于“雙減”工作關心關愛教師十條措施的通知》(晉教綜〔2021〕32號),合理編排課程表,審慎引進有資質口碑好的第三方社會機構合作項目,優化特色課程選項,在進一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同時,為廣大在職教師減負。
二是用好非遺資源。學校可利用晉江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優勢資源和本地特色,通過協議或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非遺文化課程,引導學生全方位感受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是引進公益資源。學校要積極借力用力社會公益組織和其他專業技術領域的從業人員,如勞動實踐基地、志愿者協會、家長講師團、心理輔導團隊、離退休教師等,通過互動體驗式授課,打開孩子連接社會的一扇窗。
四、完善監管,優化質量動態監測機制
一是開展校內監測。市教育局、市教師進修學校指導學校健全課后服務研訓制度、巡查機制、評價反饋機制和經費分配制度,實現課后服務全流程閉環管理。
二是開展社會測評。學校要設立有家長、學生參加的評價小組,邀請評價小組參與課程設計,每學期對課后服務課程質量進行滿意度測評,以多渠道反饋信息來提升課后服務課程建設質量;同時,學校要建立課程淘汰機制,動態調整課程項目,保持課后服務課程活力。
三是加強督導監管。市教育局、市教師進修學校采取“兩進”對課后服務實施情況進行效果評估和動態監管。課后服務過程監管“進督導”,即組織開學工作督導、“雙減”專項督導、收費工作督導等檢查,確保各校課后服務規范運行;課后服務過程監管“進視導”,納入視導必檢內容。每月結合日常工作至少對1所中學、2所小學開展教育視導,確保課后服務良性發展。
晉江市教育局
2023年9月27日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