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軒、王權委員:
您們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市非遺資源挖掘,加大我市海洋文化發展力度的建議》收悉?,F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是2021年福建泉州“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其中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點在晉江。近年來,晉江市全面貫徹“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推動創新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促進文化遺產合理合適利用,著力突出“三先行、三跟進”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發力護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可持續發展。五店市將非遺文化融入街區研學課程,開發了獨具特色的“走進五店市,探索閩南非遺”研學課程,設置了包括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木偶、高甲戲等非遺項目,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二是我市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0項,其中世界級4項、國家級7項、福建省級6項、泉州市級14項、晉江市級49項,與海洋文化相關的有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送王船、深滬褒歌等。今年,我局開展第三批晉江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共58人入選,其中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1人入選。目前,我市共有非遺傳承人135人,其中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7人(福建省級1人、泉州市級2人、晉江市級4人)、晉江深滬褒歌1人(泉州市級);共有非遺傳習所27家,其中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傳習所2家。我市先后組織非遺市集參加晉江市2023年文化體育旅游節、“世遺泉州有個磁灶窯”文旅嘉年華、“大美晉江古早味進古城”活動、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等5場重要賽事活動,集中宣傳展示我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晉江深滬褒歌等非遺文化資源。舉辦“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進校園活動,現場演示福船制造過程,開展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培訓,指導學生組裝福船模型;大北船及深滬鎮船模館對游客和大眾免費開放,并組織傳承人介紹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的傳承情況。通過傳習所的傳承、非遺進校園、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和深滬鎮船模館的展示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青少年對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的了解和興趣,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這一項古老的造船技術。
三是做好對我國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遺跡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晉江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在深滬灣海岸線沿線,矗立著5座通信基站高塔。高塔內安裝著一套智慧高空監控系統,全天候、多角度對周圍半徑2000米的范圍進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設備便可實現自動報警。智慧高空監控系統與管理處內部信息管理系統共同組建成管護監測一體化平臺,有效彌補了人工巡查力量不足的問題。同時,在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有1600平方米的海洋科普館、500平方米的地質博物館和300平方米的學術報告廳;建有生態宣傳欄、宣傳墻等戶外宣教設施;還舉辦世界海洋日、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等等。近5年來,保護區累計舉辦主題科普宣傳活動37場、現場知識競賽7場、專題展覽1場,受眾達上萬人次。
今后,我們將繼續做好晉江市非遺資源挖掘和海洋文化發展的各項工作,保護好、傳承好晉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海洋文化。感謝兩位委員對我市非遺和海洋文化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將進一步認真研究您們提出的建議,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采納,同時真誠希望您繼續為非遺和海洋文化發展的相關工作出謀劃策。
附件:關于第224號提案答復意見辦理清單
主要領導:蔡惠瓊
分管領導:施清涼
經辦人員:張衛軍、尤張雷
聯系電話:68096312
晉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3日
附件
關于第224號提案答復意見辦理清單
駱軒、王權委員: 第224號《關于加強我市非遺資源挖掘,加大我市海洋文化發展力度的建議》已收悉,現就提案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
|||
建議一 |
海洋事業后繼有人,青少年人才培養是關鍵,最主要的抓手是開展海洋教育。建議不斷出臺政策,加強我市中小學在校生的海洋意識教育。設立相關海洋科普機構,開展海洋文化科普工作。 |
||
已完成事項 |
2021年,福建泉州“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其中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點在晉江。近年來,晉江市全面貫徹“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推動創新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促進文化遺產合理合適利用,著力突出“三先行、三跟進”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發力護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可持續發展。五店市將非遺文化融入街區研學課程,開發了獨具特色的“走進五店市,探索閩南非遺”研學課程,設置了包括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木偶、高甲戲等非遺項目,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
已開展事項(開展中) |
|
||
無法落實事項 |
|
原因 |
|
建議二 |
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發展路徑,嘗試利用現有濱海旅游景點,推出沉浸式海洋文化非遺體驗活動,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擴大“非遺”項目的影響力,帶動海洋文化發展,真正達到“活態的傳承”。 |
||
已完成事項 |
我市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0項,其中世界級4項、國家級7項、福建省級6項、泉州市級14項、晉江市級49項,與海洋文化相關的有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送王船、深滬褒歌等。今年,我局開展第三批晉江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共58人入選,其中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1人入選。目前,我市共有非遺傳承人135人,其中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7人(福建省級1人、泉州市級2人、晉江市級4人)、晉江深滬褒歌1人(泉州市級);共有非遺傳習所27家,其中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傳習所2家。我市先后組織非遺市集參加晉江市2023年文化體育旅游節、“世遺泉州有個磁灶窯”文旅嘉年華、“大美晉江古早味進古城”活動、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等5場重要賽事活動,集中宣傳展示我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晉江深滬褒歌等非遺文化資源。舉辦“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進校園活動,現場演示福船制造過程,開展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培訓,指導學生組裝福船模型;大北船及深滬鎮船模館對游客和大眾免費開放,并組織傳承人介紹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的傳承情況。通過傳習所的傳承、非遺進校園、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和深滬鎮船模館的展示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青少年對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的了解和興趣,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這一項古老的造船技術。 |
||
已開展事項(開展中) |
|
||
無法落實事項 |
|
原因 |
|
建議三 |
發揮晉江海洋文化優勢,打造晉江海上絲路文化品牌。利用晉江對臺優勢,打好海峽文化牌、海港城市文化牌、華人華僑文化牌。重視海峽兩岸中華文化的交流合作及發揮其影響力;加強與海上絲路國家重要港口城市的交流合作和貿易往來;重視發揮華人華僑在海洋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打造海洋文化品牌。 |
||
已完成事項 |
做好對我國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遺跡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晉江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在深滬灣海岸線沿線,矗立著5座通信基站高塔。高塔內安裝著一套智慧高空監控系統,全天候、多角度對周圍半徑2000米的范圍進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設備便可實現自動報警。智慧高空監控系統與管理處內部信息管理系統共同組建成管護監測一體化平臺,有效彌補了人工巡查力量不足的問題。同時,在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有1600平方米的海洋科普館、500平方米的地質博物館和300平方米的學術報告廳;建有生態宣傳欄、宣傳墻等戶外宣教設施;還舉辦世界海洋日、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等等。近5年來,保護區累計舉辦主題科普宣傳活動37場、現場知識競賽7場、專題展覽1場,受眾達上萬人次。 |
||
已開展事項(開展中) |
|
||
無法落實事項 |
|
原因 |
|
補充說明(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
|||
|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